廣化律師 註述 第四 不妄語戒 四曰:不妄語。 心口相違,說虛妄不實的言語,欺誑他人,叫做妄語。此不妄語戒,正制不得說大妄語,兼制不得犯四種口過──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等。 小妄語及綺語、惡口、兩舌等,若為救護眾生之急難劇苦,及為攝護他人,令迴邪歸正,止惡行善,自無犯戒心,方便妄語者,皆不犯。 解曰:妄語有四:一者妄言。謂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虛妄不實等。 妄言的意義,即是心口相違,起欺誑心,以是為非,以非為是。舉例來說,以是為非,故見言不見;以非為是,故不見言見,這種虛妄不實的言語,即名妄語。佛經說:妄語有八,即見言不見,不見言見。聞言不聞,不聞言聞。覺言不覺,不覺言覺。知言不知,不知言知。這八種妄言,隨便犯一種,皆得中品可悔罪。若見聞覺知,便言見聞覺知。不見聞覺知,便言不見聞覺知,叫做四聖言。 十地經說:「實語之人,其心端直,易得免苦。譬如稠林曳木,直者易出也。妄語者,法不入心,故難解脫。」往昔羅睺羅幼時,嘗伺候佛,歡喜誑言。世尊在室內時,人家來問他,「世尊在嗎?」他說「不在。」若不在時,人來問他「世尊在嗎?」他卻說「在」。被誑的人多了,有人去告訴佛。佛自外遊化歸來,便叫羅雲(羅睺羅)「澡盆取水來洗足。」洗足了後,羅雲把水倒了。佛又叫羅雲「把澡盆覆地」,羅雲遵命覆盆,佛又叫他「以水傾注」。水注過了,問羅雲道:「水入盆裏沒有?」答言:「不入。」「無慚愧人,妄語覆心,道法不入,亦如是也。」羅雲自經此次訓誡,終生不敢妄語。 二者綺語,謂粧飾浮言靡語,艷曲情詞,導欲增悲,蕩人心志等。 輕浮之言,靡靡之語,艷冶歌曲,言情小說,統名「綺語」。皆能導向淫欲,增長悲歡,蕩人心志。所以出家人群居一處,宜避免談論男女情愛之事。綺語若出之於文字,即為黃色歌曲,言情小說。如西廂記、紅樓夢等,不知害了多少人。出家人亦不可寫此類文字。筆飧記:李伯時善畫馬,鐵面秀和尚呵之曰:汝士大夫乃於畫名,況又畫馬,期一人誇妙,妙入馬腹中,亦足懼矣。伯時遂罷筆,師勸畫觀音贖過。黃魯直(庭堅)工艷詞,師亦詆呵之。黃笑曰:又當置吾於馬腹中耶?師曰:艷詞動天下人淫心,不止馬腹,正恐生地獄中耳!黃悚然悔謝,遂勵精進。 三者惡口,謂麤惡罵詈人等。 當面直斥為罵,旁訕側訐名詈。惡語傷人,有如矛刺心,故謂之舌劍唇槍。若能「話到口邊留半句」則是積口德也。惡語傷人,有違慈悲之道,身壞命終,墮落三途。或墮地獄,割舌令自啖食;或墮餓鬼道,口中蛆膿流出;或墮畜生道,食啖糞穢,人怪其聲。罪畢為人,面貌醜陋,口臭唇缺,常遭他人誹謗。 四者兩舌,謂向此說彼,向彼說此,離間恩義,挑唆鬪爭等。 「兩舌」就是一個舌頭,說兩樣話──說好說壞,翻雲覆雨。蘇諺:「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所以叫做兩舌。「離間」即是在中間撥弄是非,使雙方不和而分離。「挑唆」亦即挑撥是非,唆使雙方互生惡感。舉例來說:有兩個很要好的朋友,遇上個兩舌之人,向甲說乙的壞話,向乙又說甲的壞話,經他一番挑撥離間,最忠義的好友,變成了怨家,互相鬪爭。 成實論說:「善心教化,雖為離別,亦不得罪。若以惡心,令他鬪亂,即是兩舌,得罪最重,墮三惡道中,世世得敝惡破壞眷屬,以今離間破壞他故也。」 乃至前譽後毀,面是背非,證人入罪,發宣人短,皆妄語之類也。 妄語的範圍很廣,除了上面列舉的四種以外,「乃至」當著他「前」稱「譽」,轉過身「後」便「毀」謗,對「面」隨眾順理說「是」,「背」後私心用事道「非」,是非毀譽,信口雌黃,只圖自己利益,不顧他人死活。或復以惡心作「證」使他「人」「入罪」,或以惡心揭「發宣」揚他「人」之陰私「短」處。凡此言行,「皆妄語之類也。」出家人切不可犯此過失。 太公說:「欲量他人,先須自量,傷人之語,還是自傷,含血噴人,先污自口。」現時有些僧尼,為了拉信徒,不惜用妄言、惡口,誹謗鄰近寺院,妄以為這樣可使鄰近寺院的信徒,到自己的寺院來拜拜,豈知信徒聽到你們出家人,互相攻訐,為避免是非起見,乾脆以後都不到寺院去了。如此蠢行,既損人又損己,切須痛改。 薩婆多論云:「若向白衣說比丘罪惡,則前人於佛法中無信敬心,寧破塔壞像,不向俗人說比丘過惡,若說過惡,則壞法身。」這意思就是,向俗人說出家人的過惡,會永遠不得成佛的,因為他的法身已壞了。 輪轉五道經云:「為人喜傳人惡,死入地獄,烊銅灌口,拔出其舌,以牛犁耕之。後轉生為惡鳥,人聞其聲,莫不驚怖,咒令其死。」觀乎此,好揭發他人陰私者,等於自找苦吃,何苦來哉! 若凡夫自言證聖,如言:已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等,名大妄語,其罪極重。 凡夫就是未斷惑證道之平凡人。「若」是「凡夫」,冒充聖人,未證聖果,狂妄「自言」已「證聖」果,無論他所說證何等果,皆「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如楞嚴經云:「譬如平民,妄號帝王,自取誅戮。」 大小乘的修證果位,小乘有七賢四聖,大乘為三賢十聖。小乘七賢,即1.五停心觀。2.總相念住。3.別相念住。4.煖法。5.頂法。6.忍法。7.世第一法。四聖果即:須陀洹(初)果,斯陀含(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羅漢(四)果等。大乘三賢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聖位即是十地。這大小乘的賢聖果位,修行人切須慎言,未證果切不可言已證果,縱然得到小小境界,亦不可隨便向人說。如果為貪名利供養,未證言證,誑惑世間,罪不可悔,失戒體,死墮地獄,長劫受苦。 未曾有經云:「妄語有二,一重二輕。為供養故,外現精進,內行邪濁,向人妄說得禪境界,或言見佛見龍鬼等,名大妄語,墮阿鼻獄。復有妄語,能令殺人,破壞人家,或違失期契,令人瞋恨,名小妄語,墮小地獄。」 餘妄語為救他急難,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不犯。 餘妄語者,謂除開上面所說的幾種妄語之外也。因為上面所舉的幾種妄語,皆以惡心為圖名利而說故犯。若自無惡心不圖名利,而是以大慈悲心「為救他急難」,在萬不得已時「方便權巧」說個妄語,以達成「慈悲利濟者」,這種妄語「不犯戒」。 如律云:「有獵者逐兔,兔走避佛座下,少頃獵者至佛所,問:見兔否?佛曰:不見。獵者乃去。弟子眾問:兔見在佛座下,為何言不見?佛曰:為救兔故。」又如波斯匿王,醉後敕殺廚監,末利夫人令人留藏,偽報已殺。待王酒醒悔恨,送至王所,王大歡喜。夫人雖受八戒,為救他難,而不犯妄語戒。是名方便權巧,慈悲利濟者也。 古人謂行己之要,自不妄語始,況學出世之道乎? 這「古人」二字,是指宋朝司馬溫公。劉安世問公道:有一言可以終身奉行的嗎?公說:那只有誠字了。又問:從何做起?公說:從不妄語始。司馬溫公是世間大儒,為了修身立德,尚且不妄語,何況我們出家人,學出世間大道,怎麼可以妄語呢?出家人說話,態度要誠懇,言語要真實,聲調要溫和,措詞要簡明扼要,使人對你有個好印象,自然接受你的開示,故菩薩四攝法中,有「愛語攝」。 經載:沙彌輕笑一老比丘,讀經聲如狗吠。而老比丘者,是阿羅漢,因教沙彌急懺,僅免地獄猶墮狗身。惡言一句,為害至此。 此引往事,以證實惡言之害也。按賢愚經和報恩經皆有記載。佛言:過去迦葉佛時,有一年少沙彌,見一老比丘讀經時,氣弱音濁,對之輕笑道:你讀經的聲音像狗吠。老比丘對他說:我已證阿羅漢道,你輕笑聖者,應速懺悔。年少沙彌非常恐怖自己的失言,立刻誠求懺悔,幸免地獄,還須五百世墮作狗身。爾時百千大眾,聞佛所說,皆發誓言:「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而發於惡言。假使熱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為此苦,毀謗賢聖人。」 爾時有五百商人,帶此一白狗旅行。中途休息時,狗盜吃商人所作之肉食,商人很氣,斷狗四足,丟到糞坑裏。被舍利弗尊者天眼看見,狗在坑中痛苦飢餓,就拿一缽飯去餵牠,並向牠說法。這狗飽食又聞法,心生歡喜,死後轉生舍衛國婆羅門家,名叫均提,到七歲時,從舍利弗出家。因夙世持戒善根故,不久即證阿羅漢,具六神通,自見前身為狗,蒙師舍利弗救度,今得人身,又證聖果,遂發願長作沙彌,不受大戒,以便終身侍奉師父,報答師恩。試看,說了一句惡言,受五百世狗身,可不畏哉! 故經云:夫士處世,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這四句話,出自沙彌戒經,但四分律藏及法句經阿含經,都有這一類似的譬喻。將斧頭譬作自己的舌頭,說惡言譬作擲斧斬天,天不能害,墮還傷己。惡言謗人,他人未必受損,自己卻決定遭殃,如上所說年少沙彌,便是一例。 世間還有一種人,生來少具智慧,便自高凌人,嘗於言談文字之間,夾雜譏諷之語,攻訐他人。受攻訐者,如骨哽在喉,說不出忍不下,煩惱萬分,他卻自鳴得意。當知此等惡口事,最損福缺德。試看凡是好以語言文字諷刺傷人者,十有八九,終生窮愁潦倒;不潦倒者,或即短命早夭,少有幸免者,此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也。望好犯此等毛病者,速即悔改。 噫!可不戒歟? 竊以妄語,非殺非盜,亦非淫欲,而其危害眾生,實有甚於殺盜淫者。何以故?因妄語故,令人生大煩惱,令人離間恩義,令人相殺相伐,此等於殺生也。若以妄語,詐取財物,即盜戒也。因妄語故,說鄭聲穢語,寫言情小說,蕩人心志,動人淫心,此教他淫也。作殺盜淫者,僅一人犯罪,說妄語者,令多數人犯罪,如鐵面秀和尚謂黃庭堅「艷語動天下人淫心,正恐墮地獄耳。」 是以我佛制戒,將妄語一戒,與殺盜淫,等量齊觀,并列為根本戒,實有至理。地持論云:「妄語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人所誑。」老拙曾親見出家人,說妄語故,果報極速而又極慘。特此勸告大家,懍遵勿犯。 ┌1. 妄語的對象是人 大妄語戒 ├2. 是人想 ├3. 起欺誑心 犯罪要件 ├4. 妄說已證果得通 └5. 前人領解 ┌1. 增上慢人說 開 緣 ├2. 若說果位不言自證 ├3. 若急言誤說 └4. 病狂亂說 ┌1. 法說非法,非法說法。破羯磨僧。破轉法輪僧。犯逆罪。 │ 犯罪├2. 未證果妄說證果,名大妄語,犯重罪。失戒體。 │ 處斷├3. 妄言見神見鬼,證四禪八定,屬大妄語,犯中可悔罪。 │ └4. 若小妄語,及綺語、惡口、兩舌等,犯中可悔罪。 測驗題 1.什麼叫做妄語? 2.妄語分那幾種? 3.什麼叫大妄語? 4.大妄語戒的犯罪要件有幾? 5.略說妄語罪的果報如何。 6.怎樣的小妄語不犯罪?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勤修清淨波羅蜜 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餘 一切妙行皆成就 Email:dakuan00@yahoo.com.tw |
中國佛教音樂網,免費佛教音樂,佛教音樂免費下載,水琉璃佛教音樂,黃思婷佛教音樂,佛教音樂下載,佛教音樂youtube,佛教輕音樂,黃思婷佛教音樂mp3下載,佛教音樂維基百科 wikipedia,佛教音樂mp3下載。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全集之五)不妄語戒.doc 電子書《戒律學綱要》Wiki
沙彌律儀要略集註(全集之五)不妄語戒.doc 電子書《戒律學綱要》Wiki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