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煩惱疑障善法。菩薩戒。優婆塞戒經講錄(五2-7~4-1) 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佛學資料。佛法入門。佛經流通 Google Yahoo Facebook

煩惱疑障善法。菩薩戒。優婆塞戒經講錄(五2-7~4-1) 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佛學資料。佛法入門。佛經流通 Google Yahoo Facebook 



煩惱疑障善法菩薩戒。優婆塞戒經講錄(五2-7~4-1) 白話解釋 wiki 


壬二 別增舉八事辨

『善男子!如恆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恆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如彼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為佛。聲聞、緣覺雖斷煩惱,不斷習氣,如來能拔一切煩惱、習氣根原,故名為佛。善男子!疑有二種:一、煩惱疑,二、(五2-7)無記疑。二乘之人斷煩惱疑,不斷無記,如來悉斷如是二疑,是故名佛。善男子!(五2-8)聲聞之人厭於多聞,緣覺之人厭於思惟,佛於是二心無疲厭,故名為佛。善男子!譬如淨物,置之淨器,表裏俱淨;聲聞、緣覺智雖清淨而器不淨,如來不爾,智器俱淨,是故名佛。善男子!淨有二種:一者、智淨,二者、行淨。聲聞、緣覺雖有淨智,行不清淨;如來世尊智、行俱淨,是故名佛。善男子!聲聞、緣覺其行有邊,如來世尊其行無邊,是故名佛。善男子!如來世尊能於一念破壞二障:一者、智障,(五3-1)二者、解脫障,是故名佛。(五3-2)如來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

一、 恆河、為印度最大之河,香象、為最大之象。此譬以恆河水喻十二因緣生死流轉大河,以兔喻聲聞,以馬喻緣覺,以香象喻佛;三獸雖同渡河,而唯象達河底。二、聲聞、緣覺僅斷煩惱,不斷習氣,如兔馬勉強渡河而不徹底,佛則徹底,斷其根本。三、(五3-3)疑為六根本煩惱之一(五3-4)煩惱疑障善法使之不生(五3-5)無記疑如地球為多少微塵所成,有多少斤兩,聲聞、緣覺不須明白,而佛則悉知之,所謂佛於恆沙世界一滴之雨,皆知頭數。四、聲聞從佛聞聲得悟生空而不願多聞;緣覺雖以思惟而悟生空,亦不願多所思惟,唯佛則於山河大地微塵草木無不了知,於聞、於思心無疲厭。五、智慧喻物,身心喻器。聲聞、緣覺之身心,為業報所成,(五3-6)故須灰身泯智(五3-7)方得無餘涅槃(五3-8)有餘身心則非究竟清淨。六、聲聞、緣覺習氣未淨,所以身心有時於行不淨,佛則無不清淨。七、聲聞、緣覺其行自利利他,(五4-1)俱有邊際限量,佛則俱無邊際限量。八、佛於最後一念,能斷二障,智障即所知障,解脫障即煩惱障,前障菩提,後障涅槃。智因、即菩提心等,智果、即佛果。


(五2-7) 不可記為善,亦不可記為惡者,稱為「無記」。所以一切的疑惑,與斷惡修善無關的都稱為「無記疑」。
(五2-8) 聲聞乘的修行人證悟我空之後,因為執著於「無我」而不願意再多聽聞佛法,
(五3-1) 二者、障礙聖者進入涅槃,使不得解脫一切煩惱,稱為「解脫障」。
(五3-2) 如來者,乘如實道來成正覺,具足修習一切種智因、證得一切種智果,
(五3-3) 「疑」是「貪、瞋、痴、慢、疑、不正見」這六種根本的煩惱其中之一,
(五3-4) 「煩惱疑」是指會引起煩惱的疑惑,會障礙種種善法令不生起,
(五3-5) 「無記疑」是指與善惡無關的疑惑,例如「地球是由多少顆粒微塵所構成?」這樣子的疑惑,
(五3-6) 所以二乘人斷三界煩惱,最後必須入火光三昧,將肉身焚燒成灰、滅除心智,
(五3-7) 方能證得「無餘依涅槃」(斷煩惱障,滅苦果所依的五蘊身,證入無煩惱生死的涅槃境界),
(五3-8) 如果還有餘留的業報苦果所成之身心,則不能說是究竟的清淨。
(五4-1) 聲聞、緣覺修行自利和利他,都是有其邊際和局限的範圍,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