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三種菩提。菩薩戒。優婆塞戒經講錄(五2-1~2-6) 白話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佛學資料。佛法入門。佛經流通 Google Yahoo Facebook

三種菩提。菩薩戒。優婆塞戒經講錄(五2-1~2-6) 白話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佛學資料。佛法入門。佛經流通 Google Yahoo Facebook



三種菩提。菩薩戒。優婆塞戒經講錄(2-1~2-6) 白話解釋 wiki
 



辛二 如來答
壬一 就所問三義答

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種:一者、從聞而得,二者、從思惟得,一者、從修而得。聲聞之人從聞得故,不名為佛;辟支佛人從思惟已少分覺故,名辟支佛;如來無師,不依聞、思,從修而得覺悟一切,是故名佛。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為佛。法性二種:一者、總相,二者、別相。聲聞之人,總相知故不名為佛;(2-1)辟支佛人同知總相,不從聞故,名辟支佛,不名為佛;如來世尊,總相、別相一切覺了,不依聞、思,無師獨悟,從修而得,故名為佛。善男子!如來世尊緣智具足,聲聞、緣覺雖知四諦,緣智不具足,以是義故。不得名佛;如來世尊緣智具足,故得名佛。』

聲聞須從佛聞法而得菩提;緣覺不必聞佛說法,即以思惟而得菩提;如來無師,從修而得一切覺悟,乃成無上菩提。所以菩薩發心修行,雖亦藉佛所說法為方便,(2-2)而由離言妙悟(2-3)不同聲聞之拘執法相;菩薩了諸法性空,由修遍覺,(2-4)辟支佛只有少分覺,未為深廣圓滿;真要得一切智,須以無師智離一切語言文字修證而得。佛又能為一切眾生之機說法,亦非聲聞、緣覺所能。所覺法性,有總相、別相之分。達五蘊和合空無人我為總相智,辟支佛以自思惟亦只了總相,了別相則五蘊之法一一皆空,無有自性。此既從修而得,一切言語文字皆無所用,以無分別而證知者為妙智,故名為佛。以一切法為所緣境,而佛智緣之無不圓滿。此佛境界,(2-5)非聲聞、緣覺僅於所緣知其總相者所堪比(2-6)以彼不具遍正覺故,不名為佛。


(2-1) 辟支佛與聲聞人相同只能了知「諸法皆空」的總相,
(2-2) 然而主要是由於遠離言辭之相的微妙覺悟,
(2-3) 不同於聲聞乘的拘限執著於偏空的諸法總相,
(2-4) 辟支佛只有通達十二因緣法,自己證得少分的覺悟解脫,
(2-5) 並非是聲聞羅漢、緣覺辟支佛僅僅只有通達四聖諦、十二因緣法而了知五蘊皆空的總相者所能夠比較的,
(2-6) 由於彼聲聞羅漢、緣覺辟支佛並不具備普遍一切法真正覺智的緣故,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