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6日 星期四

布施福田悲田。優婆塞戒經講錄(十二1-6~2-4) 菩薩戒白話解釋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Apple iphone Xbox TV Shows Facebook

布施福田悲田。優婆塞戒經講錄(十二1-6~2-4) 菩薩戒白話解釋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Apple iphone Xbox TV Shows Facebook



布施福田悲田。優婆塞戒經講錄(十二1-6~2-4) 菩薩戒白話解釋wiki 


癸二 以因行明

『善男子!是二莊嚴,有二正因:一者、慈心,二者、悲心。修是二因,雖復流轉生死苦海,心不生悔。復次、菩薩具足二法而能莊嚴無上菩提:一者、不樂生死,二者、深觀解脫;是故亦能二世利益,了知法相得大智慧,能令自他財命增長。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是二法,一切施時不生憂悔,見眾惡事而能堪忍。菩薩施時,觀二種田:一者、福田,二、貧窮田。菩薩為欲增福德故,施於貧苦;為增無上妙智慧故,施於福田。為報恩故,施於福田;生憐愍故,給施貧窮。捨煩惱故,施於福田;成功德故,施於貧窮。增長一切樂因緣故,施於福田;(十二1-6)欲捨一切苦因緣故,施於貧窮。菩薩若施所親愛處,為報恩故;若施怨讎,為除惡故。菩薩摩訶薩見來求者,生一子想,(十二1-7)是故任力多少施之,是則名為施波羅蜜。菩薩施時,離於慳心,名尸波羅蜜。能忍一切求者之言,名忍波羅蜜。所施之物,手自授與,名精進波羅蜜。至心繫念,觀於解脫,名禪波羅蜜。不擇一切怨親之相,名般若波羅蜜。善男子!如諸眾生,貪心殺時,一念具足十二因緣。菩薩施時,亦復如是,(十二1-8)一念具足如是六事。是名功德智慧莊嚴。』

不樂生死,即於流轉生死中度生而不樂著之。貧窮田、即貧苦窮乏之眾生。施怨讎、則能解怨。(十二1-9)就融攝言,一施波羅蜜能具足六波羅蜜;其他五波羅蜜,亦復如是。明十二因緣,有從一世明者,有從二世、三世明者,亦有從一念明者。若能念念不退,即第八地境界。


(十二1-6) 希望能夠捨離一切痛苦果報的惡業因緣的原故,
(十二1-7) 因此無論自己的能力有多少都盡量布施給對方,
(十二1-8) 菩薩摩訶薩布施的時候,當下一念清淨心就具備滿足了如是六度波羅蜜。
(十二1-9) 從交相融合、彼此攝受的角度來說,



癸三 以別相明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造作不共法之因緣,名福莊嚴教化眾生悉令獲得三種菩提,名智莊嚴。復次、善男子!菩薩若能調伏眾生,名智莊嚴同於眾生受諸苦惱,名福莊嚴。菩薩能令一切眾生離於惡見,名智莊嚴能教眾生住信、施、戒、多聞、智慧,名福莊嚴。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具足五法,則能莊嚴無上菩提。何等為五?一者、信心,二者、悲心,三者、勇健,四者、讀誦世論不生疲厭,五者、學諸世業亦不厭之。善男子!菩薩具足二種莊嚴,則有七相。何等為七?一者、自知罪過,二者、不說他過,三者、樂瞻病人,四者、樂施貧人,五者、獲菩提心,六者、心不放逸,七者、一切時中常至心修六波羅蜜。善男子!復有七相。何等為七?一者、樂化怨讎;二者、(十二2-1)化時不厭;三者、要令成熟解脫;四者、(十二2-2)盡己所知世語、世事(十二2-3)以化眾生心不貪著;五者、能忍一切惡事;六者、終不宣說他人所不喜事;七者、見破戒者及弊惡人,心不瞋恚,常生憐愍。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知是七相,則能自利及利益他。』

不共法、即前所明之十八不共法。令離惡見者,菩薩造種種論,皆為破眾生惡見。信心者,即信實、德、能:信實者,信真實之事理;信德者,信佛法僧之功德;信能,即信因能致果及自能成佛等。能讀世論、學世業者,在菩薩智慧上,(十二2-4)對於世論世業本可不讀不學,為化眾生故而讀而學之。不然、菩薩功德智慧超過一切眾生,若卑視眾生而不教化,則眾生何由得度?弊惡人、即極惡之人,菩薩不能化之,應常生慚愧。


(十二2-1) 度化眾生的時候不起疲倦或厭惡之心;
(十二2-2) 全力以赴、用盡自己所知道的世間語言、世間的種種事情,
(十二2-3) 善巧方便以度化眾生而內心不起貪愛執著;
(十二2-4) 因為已經超越三界生死輪迴,所以對於世間的理論、世間的事業,原本可以不讀不學,



壬四 結在家勝

『善男子!菩薩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為二莊嚴,是不為難;在家修集,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多有諸惡因緣所纏繞故』。

此為勉勵之語,如前已詳。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