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如來具七勝法。優婆塞戒經講錄(十六2-4~3-2)菩薩戒白話解釋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Apple iphone Xbox TV Shows Facebook

如來具七勝法。優婆塞戒經講錄(十六2-4~3-2)菩薩戒白話解釋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Apple iphone Xbox TV Shows Facebook



如來具七勝法。優婆塞戒經講錄(十六2-4~3-2)菩薩戒白話解釋wiki 


(十六2-4)是故舍利弗於契經中讚歎如來具七勝法,如來從觀不淨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從莊嚴地至解脫地,勝於聲聞、辟支佛等,是故如來名無上尊。(十六2-5)如來世尊修空三昧(十六2-6)滅定三昧(十六2-7)四禪慈悲,觀十二因緣,皆悉為利諸眾生故。

如來正覺,發言無二,故名如來。(十六2-8)如往先佛從莊嚴地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名如來。

(十六2-9)具足獲得微妙正法,名阿羅訶。能受一切人天供養,名阿羅訶。

覺了二諦──世諦、真諦──,名三藐三佛陀。

修持淨戒,具足三明,名明行足。

更不復生諸有之中,故名善逝。

知二世界──眾生世界、國土世界──,名世間解。

善知方便調伏眾生,名調御丈夫。

能令眾生不生怖畏,方便教化離苦受樂,是名天人師。

(十六3-1)知一切法及一切行,故名為佛。

(十六3-2)能破四魔,名婆伽婆。 



(十六2-4) 因此阿羅漢尊者舍利弗於佛經中讚歎佛陀具有七種最上殊勝的法,  
(「佛經」契合眾生的根機而且契合真理,所以又名「契經」。 )
(十六2-5) 佛陀修行觀照五陰無常、本空,而入於三昧正定。
(「三昧」又名「正定」、「等持」,為心住於一境而不動之狀態。 )  
(十六2-6) 「滅定三昧」即「滅盡定」又名「滅受想定」、「滅盡三昧」,滅盡六識心、心所而住於無心位之禪定;與「無想定」並稱二無心定,但「無想定」為外道凡夫所得,此「滅盡定」則為佛及俱解脫之阿羅漢遠離定障所得,已滅第七識之染分邪見,即以現法涅槃之勝解力而修入者。   
(十六2-7) 色界四天之四禪定、以及慈悲喜捨之四無量心(此四心為生梵天之行業,又名四梵行、四梵住),  
(十六2-8) 如同以往先前的佛陀從福德、智慧二種莊嚴地出生而來,  
(十六2-9) 佛陀獲取、得到具有完全圓滿的幽微玄妙正真之法,是清淨大福田,名為「應供(阿羅訶)」。  
(十六3-1) 覺悟了知一切宇宙萬法的真理及 能實踐與真理相應的一切修行法而證得果位, 
(十六3-2) 能破四魔(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魔),所以名為「婆伽婆」。 
(「婆伽婆」是梵語,又翻譯為「薄伽梵」,佛地論云「婆伽婆」有: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之六義,大智度論云「婆伽婆」有:有德、巧分別、有名聲、能破之四義。 )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