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自利利他品。優婆塞戒經講錄(十1-1~1-6) 菩薩戒白話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佛學資料。佛法入門。佛經流通 Google Yahoo Facebook - Powered by Discuz!

自利利他品。優婆塞戒經講錄(十1-1~1-6) 菩薩戒白話解釋 wiki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佛學資料。佛法入門。佛經流通 Google Yahoo Facebook





自利利他品。優婆塞戒經講錄(十1-1~1-6) 菩薩戒白話解釋wiki 


自利利他品第十

此品於二十八品中,次在第十,即為利他而成自利,成自利適能利他。


己二 勉修菩薩功行
庚一 舉德勸修
辛一 舉自利利他勸
壬一 問答菩提及道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提?云何菩提道』?佛言:『善男子!(十1-1)若離菩提無菩提道,(十1-2)離菩提道則無菩提;(十1-3)菩提之道即是菩提,菩提即是菩提之道;出勝一切聲聞、緣覺所得道果,是名菩提、菩提之道。』

菩提與菩提道,兩名當有分別。菩提、在大乘則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三乘、菩提分為聲聞、緣覺、及諸佛三種。此經之盡智、無生智,可通三乘菩提。道、指能得菩提因分之法,如四諦之道諦,及三十七道品是。(十1-4)不過就此處文義觀菩提道,亦即所證所成之果,而菩提則為能證能成就之智。(十1-5)以大乘理智如如不二言,所證菩提道與能證菩提智,不一不異,所以謂菩提即菩提道也。若離能證之菩提智,即無菩提道果,離菩提道果,亦無菩提智。若通因果不相離言,(十1-6)道為因分,菩提為果。大乘道果即是菩提;聲聞、緣覺所證涅槃之果,與菩提智非為同一;大乘無住涅槃,方為無上菩提之智故。常言菩提,即指無上菩提而言。


(十1-1) 如果離開了真實心中的妙覺明性,就不會有三十七道品等能夠覺悟真實心的方法,
(十1-2) 而如果離開了三十七道品等能夠覺悟真實心的方法,也就無法開發真實心中的妙覺明性,
(十1-3) 大乘佛法能修持的因地心與所成就的果地覺都是相同的不生不滅的真實心,所以說,依著菩提之道修持成就的菩提佛果,與真實心中原本具有的佛性,其本質是相同的。
(十1-4) 只不過依照此處經文的含義來看「菩提道」這三個字的意思,
(十1-5) 依照大乘佛法來說,真如理體在煩惱中,謂之如來藏;真如智覺出離煩惱,謂之法身;而如來藏與法身本質都是真如,是相同不二的。
(十1-6) 菩提與菩提道是互為因果的,從佛性本覺理體的角度說,菩提是因,菩提道是果;但是從修行證悟究竟佛果的角度說,菩提道是因,菩提是果。
「道為因分」就是從修行證悟究竟佛果的角度說,菩提道是劃分於因, 


壬二 問答三乘同別

善生言:『世尊!聲聞、緣覺所得道果,即是菩提,即是菩提道,云何言勝』?『善男子!聲聞緣覺道不廣大,非一切覺,是故菩提、菩提之道得名為勝。猶如一切世間經書,十二部經為最第一。何以故?所說不謬,無顛倒故。二乘之道比菩薩道,亦復如是。』

云何言勝者,謂何故言大乘為勝?聲聞、緣覺不廣大者,以不能遍一切覺故。世間經書者,即指佛經外之世間講道德說仁義等之經書。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