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誤人罪多。優婆塞戒經講錄(十三3-3~4-6) 菩薩戒白話解釋wiki 壬二 無德有德畜徒弊利 『善男子!(十三3-3)菩薩若無如是等事畜弟子者,名弊惡人,假名菩薩,非義菩薩;(十三3-4)名旃陀羅,臭穢不淨,破壞佛法,(十三3-5)是人不為十方諸佛之所憐念。善男子!菩薩若能隨時教戒,(十三3-6)所言時者,貪、恚、癡時。(十三3-7)起貪結時,當為種種說對治法令得除貪;(十三3-8)餘二亦爾。次當教學十二部經,禪、定、三昧,分別深義,調其身心,令修六念、不放逸法,瞻養病苦不生厭心,能忍惡口誹謗罵辱,苦加身心亦當堪忍,設其有苦能為救解,(十三3-9)除其弊惡疑網之心,善知利根、中根、鈍根,教鈍根人令生信心,(十三4-1)中根之人能令純淑,利根之人令得解脫。(十三4-2)若能如是勤教詔者,名義菩薩,是名善人,分陀利華,(十三4-3)人中香象,調御丈夫,(十三4-4)名大船師。善男子!寧受惡戒,一日中斷無量命根,終不養畜弊惡弟子不能調伏。何以故?(十三4-5)是惡律儀殃齊自身,畜惡弟子不能教誨乃令無量眾生作惡,能謗無量善妙之法,破和合僧,令多眾生作五無間,是故劇於惡律儀罪。』 (十三3-3) 菩薩如果沒有達到如上述所說的那些條件卻收受弟子者, (十三3-4) 名為「旃陀羅」。旃陀羅,有兩種解釋:一說「旃陀羅」即「首陀羅」,是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四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中最低下的奴隸階級。另一說則是認為「旃陀羅」是四姓之外比「首陀羅」更為低下的賤民階級,以屠殺為業。 (十三3-5) 這種破壞佛法的人不能被十方一切諸佛所憐憫護念。 (之:助詞,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 (十三3-6) 前面經文所說「菩薩若能隨時教戒」其中的「時」,是指徒眾弟子生起貪、瞋、癡三毒煩惱的時候。 (十三3-7) 菩薩導師在徒眾弟子生起貪欲結縛煩惱的時候, (結:即結縛眾生,令不能出離生死之煩惱。) (十三3-8) 貪瞋癡三毒,「貪結」之外其餘的「瞋結」、「癡結」這二種煩惱生起時,菩薩導師也是應當如此為徒眾弟子說種種對治法。 (十三3-9) 菩薩導師應當除滅徒眾弟子的缺點罪過以及懷疑困惑的心, (十三4-1) 中等根機的徒眾弟子能夠令他充分的理解行持佛法, (十三4-2) 菩薩導師若是能夠如此盡心盡力教誡徒眾弟子, (十三4-3) 真實義菩薩的智慧與能力殊勝遠超過一般人,希有難得就像是白色帶有香氣的大象王一般, (十三4-4) 能救渡一切眾生出離苦海到達解脫的彼岸,故名為「大船師」。 (十三4-5) 受持此罪惡的外道戒律和威儀,其災禍只會殘害到自己本身, 無如是等事者,即無四攝等德者,(十三4-6)耽誤弟子事小,展轉流傳,誤人罪多。旃陀羅、為印度四族以下之最卑者,謂之不可接觸,以觸之為不祥不淨。在佛法中,一切平等,釋尊亦度旃陀羅為弟子,能隨時教戒,即為有德者。恚、即瞋恚。對治法者,如貪重者、令修不淨觀,恚重者、令修慈悲觀之類。禪、定、三昧,就廣義講,皆可通攝;若分別言,則禪、為色界四禪,定、即無色四定,三昧、即三摩地--心住一境,平等任持──。學十二部經,為聞、思、二慧;與禪、定、三昧相應,為修慧。六念、如前已說。分陀利華、即白蓮華,亦即蓮華中之盛美者。惡戒者,即誓受惡法之戒。佛在時,亦有從外道受戒,教令一日斷一千人命根,若央掘魔羅經說。作五無間者,即造五逆惡業:即弒父、弒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也。 (十三4-6) 耽擱延誤自己徒眾弟子的道業,因為受害人數不多,還算是小事, 牟尼佛法流通網 釋大寬法師 合十 |
中國佛教音樂網,免費佛教音樂,佛教音樂免費下載,水琉璃佛教音樂,黃思婷佛教音樂,佛教音樂下載,佛教音樂youtube,佛教輕音樂,黃思婷佛教音樂mp3下載,佛教音樂維基百科 wikipedia,佛教音樂mp3下載。
2017年5月12日 星期五
流傳誤人罪多。優婆塞戒經講錄(十三3-3~4-6) 菩薩戒白話解釋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Apple iphone Xbox TV Shows Facebook - Powered by Discuz!
流傳誤人罪多。優婆塞戒經講錄(十三3-3~4-6) 菩薩戒白話解釋 - 佛教戒律學綱要 - Wiki 弘憶佛教論壇 - 熱門關鍵字 Google Hot Keyword Apple iphone Xbox TV Shows Facebook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